口腔病變可能是感染艾滋病毒的早期癥狀
作者:zzwebx 更新日期:2019-07-30 來源:艾滋病檢測網 瀏覽量:次 文字大小:[大][中][小]
第六屆國際口腔健康與艾滋病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,此次會議由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,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與艾滋病中心、口腔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,美國加州大學牙科學院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聯合主辦。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名專家學者應邀參會。
專家呼吁關注口腔健康,表示可根據艾滋病口腔癥狀表現為特性,便以早發現,監測艾滋病。
臨床顯示,在艾滋病發病前一到四年內,大多數艾滋病患者都會先行出現口腔癥狀,表現為各種口腔病損,這是發現和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。
HIV感染密切相關的口腔病變有以下幾種: 白色念球菌病 又分紅斑型和假膜性兩種類型。多發生于上腭及舌背;在病損的紅色區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。病損也可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,表現為白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,斑塊可以擦去,留下紅色區域并伴有出血。
調查表明,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當高的患病率,在HIV感染的不同階段均有發生,最高可達96%。
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初期表現,在口腔損害中最為常見。
專家呼吁關注口腔健康,表示可根據艾滋病口腔癥狀表現為特性,便以早發現,監測艾滋病。
臨床顯示,在艾滋病發病前一到四年內,大多數艾滋病患者都會先行出現口腔癥狀,表現為各種口腔病損,這是發現和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指標。
HIV感染密切相關的口腔病變有以下幾種: 白色念球菌病 又分紅斑型和假膜性兩種類型。多發生于上腭及舌背;在病損的紅色區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。病損也可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,表現為白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,斑塊可以擦去,留下紅色區域并伴有出血。
調查表明,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當高的患病率,在HIV感染的不同階段均有發生,最高可達96%。
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初期表現,在口腔損害中最為常見。